2020气候投融资全球征文活动寄语视频集锦(五)

时间:2020-07-22


李 政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对我国而言,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义务。资金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关键。气候投融资对我国落实自主贡献目标,践行低碳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这个领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方向。比如在当前多国已经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的背景下,国际碳市场合作可以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贡献什么力量,不同的碳市场连接方式将会产生哪些影响,“一带一路”国家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新增和改建的投资需求,以及资金缺口有多少,怎么动员各方力量来填补这些缺口等等。

青年是气候行动的生力军,气候投融资需要创新的思路。期待大家多出好点子,多提好建议,给你们加油。


马文杰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金融学院教授

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是我们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气候投融资是应对气候变化活动的重要支持保障。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作为一个高校智库,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碳金融、绿色基金、绿色债券以及气候投融资信用体系构建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在生态环境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已经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有关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领域的相关的国际论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次气候投融资全球征文活动,意义非常重大。希望借此机会能够激励更多的青年学者积极地参与到气候投融资的研究及实践活动当中来。衷心祝愿征文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赵长颖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全球减排和绿色技术创新,气候投融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也是我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资金保障。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作为全国首家低碳学院,使命就是培养具备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低碳技术和碳管理、碳金融等知识的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此,学院建立了六大研究中心,其中包括了碳金融与碳管理、其他的包括智慧能源与大数据、新能源与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固废物资源化等低碳技术类的研究中心。上海交大低碳学院将深度参与我国气候投融资发展,发挥智库作用,推动气候投融资的研究和创新,服务我国气候投融资的人才培养。
请各位有志于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年轻学者们,积极踊跃投稿,争取在气候投融资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有所建树,有所作为。

石宝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决心和行动力有目共睹。但无论采取减缓、适应还是增汇固碳措施,都面临投资规模大、收益不高、回报期限长等现实问题。气候投融资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气候变化投融资约束的有力抓手。从投资领域来看,我国气候投融资集中在绿色交通运输、工业节能节水等方面,对农林业的投入力度明显不够。此外,当前的气候投融资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信用风险难以防控等问题。

为此,我呼吁有志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金融研究的学者关注气候投融资研究进展,积极投稿。


张 涛
拉夫堡大学伦敦创新和创业学院副教授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创新技术,特别是与能源和环境有关的技术。

拉夫堡大学拥有英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和技术中心,创新性、卓越性和相关性的研究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行业、决策者、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开发创新的技术需要来自不同相关方的投资,这就是气候投融资如此重要的原因。

希望青年学者能够为这个前景无限的研究领域做出贡献。祝愿此次征文活动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