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投融资助力电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来源:环境保护 作者:孙轶颋 李个 傅宣华 徐梅笛 时间:2022-06-14

 

摘  要    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是重要举措之一。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电力行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战略地位与要求,分析了东京电力公司、西班牙国家电力公司等国际电力企业的气候投融资实践;面向国内,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气候投融资实践;借鉴国际经验,针对中国电力企业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提出明确定位、制订战略、创新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    电力行业;“双碳”目标;气候投融资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立足“双碳”目标,我国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出一系列措施,将实现"双碳”目标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倒逼机制和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我国正紧密围绕“双碳”目标,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加快培育和壮大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的根本转变。

 

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路径与电力行业的战略定位

 

相关研究表明,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举措[1]

 

一是电力供给降碳。通过逐步降低燃煤发电比例,快速增加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核能和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CCUS)为辅的多样化技术组合发电量,助力电力部门降碳。

 

二是终端用能电气化。通过促进工业部门以电产热,加速建筑的电气化进程,普及电动汽车,实现终端用能部门的电气化。

 

三是非电力低碳燃料转换。在电气化不具可行性的情况下,工业和交通部门改用氢气、生物燃料等低碳清洁燃料。

 

四是可持续能源消费。通过能效提升、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转变、城市规划优化和生活方式改变,实现终端部门可持续能源消费。

 

五是实现负排放。将碳封存在自然系统中,或通过二氧化碳清除技术,抵消主要来自交通和工业部门的残留碳排放。

 

从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路径不难看出,电力作为服务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基本定位是为国民经济稳定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并在此前提下加快推进行业自身绿色低碳转型。从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看,广泛推进电气化是国民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支撑手段,电力消费持续增长的趋势非常显著。因此,电力企业在保持持续规模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低碳基础设 施建设、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和企业气候友好战略转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都针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等要求。同时,电力企业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消纳和调控能力,不但需要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还需与设备供应商、 终端用电客户等电网上下游企业协同优化,合力推动电力行业整体提质增效。

 

电力企业要顺利完成低碳转型,落实“双碳”目标下的任务,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活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国际资金进入我国电力领域,高效利用气候资金并产生显著的气候效益,是我国电力企业在 “双碳”目标下的重要机遇和挑战。为此,本文首先分析国际主要电力企业的气候投融资实践和经验。

 

国际主要电力企业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实践

 

在各国签署《巴黎协定》后,工商业纷纷采取务实举措和有力行动来落实《巴黎协定》的相关目标和要求。本文分析了东京电力公司、西班牙国家电力公司、英国国家电力供应公司、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韩国电力公司、法国电力公司等国际主要电力企业的气候投融资实践,其主要经验做法总结如下。

 

制定富有雄心的碳中和目标

 

东京电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TEPCO)设立的目标是2050年前将能源供给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基本为零,并力争实现碳中和,TEPCO将为此努力在2030年前投资3万亿日元。同时,作为日本最大的电力公司,TEPCO从三个层面诠释了其气候目标:在国家层面,TEPCO助力日本政府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在行业层面,TEPCO将推动大 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促进产业电气化,扩大零碳能源的供给和消费;在企业层面,TEPCO将紧紧抓住碳中和所带来的商业机遇,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并提升公司价值[2]

 

明确低碳投资的重点领域

 

TEPCO以碳中和与数字化作为战略重点,在可再生能源、电气化(包括交通领域的电气化)、智能电网等领域投资3500亿日元,并通过可持续金融市场融资(见表1) 。

 

1 TEPCO 2030年前气候投资领域

 

同时,国际电力企业特别重视对低碳创新技术研发的投融资。例如西班牙国家电力公司(ENDESA)通过开放式创新平台推动和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发项目和创新竞赛,并充分利用欧洲创新中心(Innovation Hub Europe)机制与创业企业、创新企业家紧密合作,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ENDESA创新投资的重点领域包括基于数字化和大数据的能源供销模式、发电各阶段的技术创新、配电网络设施创新、运营服务模式创新等[3]

 

同样,法国电力公司(Electricite De France, EDF)认识到创新解决方案和与创新企业合作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于2017年成立风险投资公司——EDF Pulse Croissance。作为投资基金和创业孵化器,EDF Pulse Croissance的战略投资重点是城镇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居民能源服务(能源到户、能源转化和优化等)、分布式能源开发、商业客户能效提升等[4]

 

推行气候友好型产业链的商业模式

 

企业发展气候友好型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实施企业碳中和战略,引领能源行业低碳转型,支持客户和供应链企业可持续发展。以上述TEPCO为例,其气候友好型商业模式涵盖整个产业链,包括消费端、电网、供给端及海外市场。

 

又如韩国电力公司(Korea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KEPCO)也提出打造气候友好的电力供给全产业链,包括在发电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减少煤电;在输配电方面,建造气候友好型的电力设施,并加强科技研发;在销售和消费端,KEPCO2018年开始实施能效资源标准(Energy Efficiency Resource Standard, EERS),设定减排目标,并进行多项提升能效的投资[5]

 

扩大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规模

 

英国国家电力供应公司(National Grid, 以下简称 “英国电力”)加大对电网去碳化的投资力度并发行绿色融资工具。2020年1月,英国电力传输公司(National Grid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NGET)发行了第一支绿色债券,面值5亿英镑。2020年6月,英国电力在美国纽约州北部的尼亚加拉莫霍克电力公司(Niagara Mohawk Power Corporation, NIMO)发行了第一支绿色债券,面值6亿美元。2020年4月,英国电力发放了第一笔由多家出口信贷机构担保的7.43亿美元的绿色贷款[6]

 

又如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截至2020年年底,在欧洲资本市场发行了总值35亿欧元的绿色债券[7]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的金融工具

 

ENDESA积极推出与集团可持续战略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挂钩的融资工具。2020年4月,ENDESA以俱乐部交易(Club Deal)的形式融得两笔总额为5.5亿欧元的中长期资金。两笔交易都与SDGs挂钩。2020年5月, ENDESA在西班牙国家证券市场委员会(CNMV)登记注册,参与SDG7 (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欧元商业票据项目,总值40亿欧元,这是欧洲第一个与SDGs挂钩的公司融资项目。2020年12月,ENDESA为总额为6.3亿欧元的资金进行了与SDGs挂钩的银行担保。

 

ENDESA还开发了与SDGs挂钩的短期和流动资金的金融工具。如2020年11月和12月,ENDESA与零售客户、大客户和公共部门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中就引入了可持续的理念。

 

除了推出融资工具外,ENDESA还通过投融资活动推动利益相关方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金融机构和供应商。2020年12月,ENDESA与金融机构签订了两项协议,涉及金额3.29亿欧元。根据协议,金融机构在给ENDESA供应商支付交易金额时引入SDGs的标准。这是ENDESA,也是西班牙的电力行业,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表现与信用额度相挂钩[8]

 

积极参与碳交易

 

ENDESA以多种形式参与碳交易。一是直接参与碳交易。ENDESA认为碳定价机制是实现减排目标最有效的市场手段,并将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作为ENDESA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举措。二是设立碳基金。ENDESA曾参与由世界银行管理的3个碳基金:社区发展碳基金、西班牙碳基金、碳伙伴基金。三是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ENDESA用其CDM项目中产生的碳汇抵消公司举行或资助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例如,2020年,ENDESA成功举办了一场 碳中和的篮球比赛,用在东南亚地区开发水电项目所获得的碳汇抵消了比赛中由消费、交通、餐饮、住宿等产生的碳排放。

 

高度重视气候投融资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英国电力于2019年11月对外发布了绿色融资政策框架 (Green Financing Framework),该框架是基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的《绿色债券原则》、贷款市场协会 (LMA)和亚太贷款市场协会(APLMA)联合发布的《绿色贷款原则》(Green Loan Principles)等国际标准制订,并经过DNV-GL(2012年12月24日,挪威船级社(DNV)与德国劳氏船级社(GL)宣布正式合并)的外部认证。

 

英国电力于2020年12月发布绿色融资报告,将其绿色融资工具的发行和使用情况做出详细披露,并由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鉴证。报告重点介绍了其发行绿色债券的资金使用情况和环境气候影响,包括绿色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可再生能源、环境可持续性、能效、清洁交通等项目;绿色债券投资项目所产生的节能量、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量及项目对于SDGs的贡献,包括方法论、实际数据和预测影响等。

 

开发气候投融资业务创新模式

 

美国通用电气(GE)的金融业务板块——GE金融(GE Capital)通过多种气候投融资创新模式,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结构性融资解决方案[7]

 

直接投资/贷款+设备购置服务+技术咨询支持模式。例如,GE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咨询和金融三个部门协同,在2021年为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模范能源(Pattern Energy)公司提供可再生能源设备和服务。其中,GE可再生能源承接了涡轮发电设备制造、提供风力发电装机和长期全面服务协议等业务,GE能源咨询则提供一系列电力系统和设备的技术研究和模型分析,而GE金融为项目订购GE设备和服务融资,并进行直接投资,以获得一部分税收权益。

 

保险+债务融资模式。GE于2020年为全球最大海上风场Dogger Bank提供了 190个最新研发的涡轮发电设备,签署5年期服务及保修协议。项目融资由公共和商业金融机构组成的银团完成,包括法国巴黎银行和一批出口信贷机构。GE金融及其合作伙伴为法国出口信贷机构—— Bpifrance的部分贷款提供了保险。

 

协助客户获得外部贷款和在资本市场融资模式。GE于2020年为立陶宛最大的风力发电站E energija Telsiai的陆上风电项目提供了风力涡轮机,并签署25年的全面服务协议。GE金融与立陶宛风能公司E energija是项目的共同投资商,同时项目基于与当地电网公司签订的10年购电协议从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B)获得了项目融资贷款。同年,GE为一能源项目提供了先进的燃气发电技术,而GE金融为该项目融得13亿美元的资金,其中,8.75亿美元由14家国际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者提供。

 

直接/联合投资+外部公共/商业融资模式。2019年,GE金融、日本住友集团、日本四国电力公司和沙迦资产管理公司(沙迦政府旗下的投资机构)共同投资建设在沙迦的GE旗舰1.8GW电力项目一哈姆利亚独立电厂。GE金融从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多家合作金融机构融得项目资金10亿美元,并获得融资担保。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电力企业开展气候投融资活动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目标市场,包括所涉及的行业、企业或机构规模、气候友好型产品的市场潜力、相关低碳创新技术等。

 

(2) 驱动力,指宏观经济层面或者行业层面支持或阻碍投融资的因素。在政策方面,有气候目标、减排标准、产业政策、监管要求等;在经济方面,有能源价格、 企业生产力、行业竞争力等。

 

(3) 产业链,包括低碳技术方案提供方、资金供给方(如专项基金、多边金融机构、政府财政资金、金融机构、租赁公司、电网公司等)、设备供应商、咨询公司(如节能服务公司)等。

 

(4) 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即低碳产业或项目发展的主要困境,包括气候意识有待提升、低碳知识和技术积累明显不足、低碳专业技术人才亟需培养、气候投融资资金缺口较大等。

 

(5) 解决方案,解决“瓶颈”问题的主要举措包括技术援助、开发金融工具(如授信额度、担保、转贷等)等。

 

(6) 气候影响力,如获得气候投融资的项目数;减排量;其他可持续发展的效益等。

 

中国国家电网“双碳”目标下气候投融资实践

 

2021年3月,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国家电网将以“碳达峰”为基础前提,“碳中和”为最终目标,加快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

 

围绕国家电网落实“双碳”目标的重点措施和主要任务,形成了气候投融资服务国家电网低碳转型的重点发力点。2021年4月,国家电网发布《关于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深化产融协同、以融强产有关工作的通知》,对气候投融资和金融机制助力实现国家电网的“双碳”目标进行了战略部署,并提出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切实加强保险保障、规范推进金融创新、坚决防控金融风险等实施举措。

 

国家电网旗下的英大集团是其金融资产投资管理平台,是国家电网气候投融资业务的主要承担者。自2021年以来,英大集团发布业内首个绿色金融指导意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创新17款绿色金融产品,开展“电子商票+买方付息贴现+绿色票据贴现”组合金融业务,推广光伏发电、风电设备及新能源汽车等的保险,落地多个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绿色债券、绿色“碳中和“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2022年4月25日,英大碳资产、英大保理与中国民生银行共同发布“碳e贷”绿色金融产品。

 

对中国电力行业开展气候投融资的建议

 

上述对国际主要电力企业,包括我国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开展气候投融资实践的分析表明,锚定气候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业务已成为电力行业实现 “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和战略路径。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电力行业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明确气候投融资在电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定位

 

国内外主要电力企业都将加大对低碳项目投资、创新融资工具和渠道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特别是通过其已有金融事业部门或创建新的投资公司开展气候投融资活动。建议我国电力企业紧密围绕发展战略、业务板块和“双碳”目标,充分发挥电力企业自身旗下金融事业板块和财务公司在金融专业人才和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加强与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互联互通。

 

通过气候投融资活动助力全产业链实现碳中和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电力企业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活动是推动和助力其上下游的客户低碳转型的有效手段。建议中国电力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和服务优势,为供应链上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多元化和创新性的低碳金融解决方案,将投融资业务与客户实现“双碳”的表现相挂钩,推动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将“双碳”目标嵌入经营投资决策中,助力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

 

制订电力企业的“气候投融资战略”

 

从国内外经验看,气候投融资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明确的目标、关键时间节点、金融解决方案和承诺的资金规模。建议中国电力企业对标 “1+N”政策体系制订“气候投融资战略”,精准设定气候投融资目标,全面部署加强气候投融资的战略举措,并提出量化的战略实施评估指标。

 

以重点领域的投融资模式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气候投融资业务

 

借鉴已有经验,建议中国电力企业通过产品、机制、体制创新,为客户的低碳转型和技术创新以及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解决方案。以绿色债券和气候债券作为主要的对外融资工具,并按照国内监管政策和国际标准制订发布“绿色债券政策框架”。以股权投资为主,设立电力企业的“双碳”股权投资基金,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吸引国际资金,发挥气候投融资在资本市场上的引领作用。重点突破租赁、保险这两大金融工具,探索以租赁、保险为特色的气候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技术和金融优势,创新模式机制,开发综合运用“股权投 资”“优惠贷款”“风险缓释”“技术支持”的气候投融资解决方案。

 

明确气候投融资重点投资领域,建立电力“气候投融资项目库”

 

国内外主要电力企业均按照碳中和目标及其产业布局和技术优势,提出重点投资领域和具体项目。建议中国电力企业参照国内外的气候投融资项目标准,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2021年制订发布的《气候投融资支持项目分类指南》,确定本企业的气候投融资重点投资领域,特别要加大对低碳创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同时,建立电力企业的气候投融资项目库,选择具有技术创 新性、商业可行性、气候效益显著的项目入库,建立高效的产融对接平台,挖掘和培育高质量的低碳项目。

 

加强电力企业的气候风险管理,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电力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作为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和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已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交易,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建议中国电力企业将参与碳交易和依法履约作为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倒逼机制,通过引入内部碳定价机制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投资布局,不断提升资产质量和防范 气候风险。

 

加强电力企业的气候信息披露和对外沟通宣传

 

气候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既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友好转型的重要表现,又有利于加强电力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企业开展气候投融资。建议中国电力企业按照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环境气候信息披露要求并借鉴国际标准编制和定期发布气候投融资公开信息,特别是投资项目、投资金额、融资渠道、环境气候效益、碳排放量核算等内容,提升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对电力企业气候友好表现的信任和信心。

 

 

参考文献

[1] 王灿,张雅欣.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J]. 中国环境管理,2020, 12(6): 7.

[2] TEPCO. Integrated Report (2020—2021) [R/OL]. [2022-04-03]. https://www.tepco.co.jp/en/wp-content/uploads/TP20- 21_EN_webO2.pdf.

[3] ENDESA. Statement of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2021[R/0L]. [2022-04-03]. https://www.endesa.com/content/dam/enel-es/endesa-en/home/investors/finaneialinformation/finaneialresults/documents/2021/f y/statement-of-non-financial-information-and-sustainability-2021.pdf.

[4] EDF. Universal Registration Document 2021[R/OL]. [2022-04-03]. https://www.edf.fr/sites/groupe/files/2022-03/edf-2021-universal-registration-document, pdf.

[5] KEPCO. Sustainability Report[R]. 2020.

[6] National Grid. Responsible Business Report[R]. 2020.

[7] ENEL. Consolidated Annual Report[R]. 2019.

[8] ENDESA. Sustainability Report[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