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法、环境法典编纂纳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来源: 时间:2023-09-13
《公益诉讼法》《国家公园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法典编纂……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公布立法规划。
本届立法规划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既坚持急用先行,又着眼长远谋划,将立法项目分为三类:第一类项目为“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共79件(制定32件、修改47件),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的立法项目主要有:《耕地保护法》《检察公益诉讼法》(公益诉讼法,一并考虑)、《国家公园法》(自然保护地法,一并考虑)、《能源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矿产资源法》(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并已提请审议)、《可再生能源法》(修改)。其中,《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2023年4月已审议通过;行政复议法(修改)2023年9月已审议通过。此外,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研究推进环境(生态环境)法典和其他条件成熟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并适时启动法律清理工作。
第二类项目为“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共51件(制定28件、修改23件),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的立法项目主要有:《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修改)。
第三类项目为“立法条件尚不完全具备、需要继续研究论证的立法项目”,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的立法项目主要有:重要江河流域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方面的立法项目,以及其他需要研究论证的修改法律的项目,经研究论证,条件成熟时,可以安排审议。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人大依法履职的第一年,编制好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科学统筹、合理安排今后5年的立法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立法规划项目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三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五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六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七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将法典编纂专门列为一种立法形式,这也就意味着本届立法在法典编纂方面要有新进展新突破。
“本次立法规划编制,将法典编纂作为一个重大课题,专门研究论证。各方面提出的法典编纂项目比较多,经综合比较研究,环境(生态环境)领域开展法典编纂条件比较成熟,同时又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列明积极研究推进环境(生态环境)法典和其他条件成熟领域的法典编纂,并对编纂法典的组织领导做了考虑。” 许安标说。
来源 | 中国环境